推广 热搜: 幼儿家庭教育  幼教  学习  注意力训练  育儿新知  智力开发  家长教育心得  教育  学习动力  家庭教育帮 

历史一轮复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项训练

   日期:2025-03-17     来源:www.yizexx.com    浏览:514    
文章简介:社会主义规范打造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以下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项训练,请考生训练。
历史一轮复习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项练习(带答案)

社会主义规范打造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以下是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专项训练,请考生训练。

1、选择题

1.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召开于19底

B.使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年代

C.作出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D.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分析 19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重新确立知道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做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策略决策,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由此揭开序幕。它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进步新时期的光辉标志。

据此C项不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并未就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出相应决定。

答案 C

2.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从根本上看这是

A.由中共的政党性质决定的

B.中国历史进步的必然走向

C.由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的

D.邓小平理论指导的结果

分析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现实难以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这就需要党的所有工作应当以解放和进步生产力为中心。

答案 C

3.阅读某生产队粮食产量、分配收入等状况对比表。致使表格中数据变化的根源在于

时间 粮食产量 人均口粮 人均分配收入 交售粮食 19 35 000斤 230斤 32元 19 132 300斤 800斤 200多元 30 000斤 A.农业生产技术改进

B.农民生产积极性提升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乡镇企业飞速进步

分析 本题考查新时期农村经济改革。依据题干时间信息剖析,1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农村中拓展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获得巨大经济成就。

答案 C

4.下图是国内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由于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的确立

B.中共十三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巨大用途

C.农村改革获得巨大收获,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加入世贸组织,对外贸易飞速进步

分析 本题考查的要点是经济体制改革。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份是19,此时农村改革全方位展开,城市改革刚起步,选择C项。

答案 C

5.漫画《狙击中国鞋》形象地反映了欧盟各国联合对来自中国的鞋商品进行狙击抵制,这在客观上体现出中国商品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与中国走向世界和市场化经营相对应的时间分别是

A.1978、1992 B.1978、1984

C.1984、1997 D.1984、

分析 中国走向世界指的是19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市场化经营指的是19中共十四大提出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的。故答案选A。

答案 A

6.《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初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如果由于国内A.全方位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方法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打造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分析 把计划改成规划说明经济调控上采取了愈加宏观的方法,这与市场经济体制密切有关,选择C项。

答案 C

7.国内市场暴利行业依次为房产、通信信息、网络游戏、化妆品等,又有更多的资金涌入这类行业。表面上看资金流向是自发的,但都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有关。这说明国内现阶段实行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分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即市场调节,有一只看得见的手,即国家的宏观调控,依据材料与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有关,故选D项。

答案 D

8.中国GDP及占世界的份额表

年份 1820 1870 1913 1950 1973 1998 中国 228 600 189 740 241 344 239 903 740 048 3873 352 占世界份额 32.9 17.2 8.9 4.5 4.6 11.5 上表表明A.近代现代中国GDP占世界份额急剧降低

B.民国时期,军阀混战致使GDP出现负增长

C.改革开放前,受文革等原因影响GDP几无增长

D.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呈现出飞速发展的势头

分析 19改革开放后中国的GDP得到非常大的进步,到19上升到占世界份额的11.5%。

答案 D

9.前上海副市长赵启正评价某一重大手段说:达成了以点带面,壮大上海,带动周围的策略成效,是经济学理论点轴开发模式的典型案例。这是指A.开放港口城市 B.开辟经济开放区

C.浦东的开发开放 D.开放长江三角洲区域

分析 依据材料中的重点信息上海带动周围点轴开发等,由此可判断是浦东的开发开放,故选C项。A项太笼统,排除;B、D两项不符合以点带面、点轴开发模式,排除。

答案 C

10.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觉得:小农的经济行为,绝不是西方社会普通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根据其看法,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1953~19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分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西奥多舒尔茨是对小农的经济行为进行的评价,A、B、C三项都是在农村中实行集体化或合作经营,与材料不符,排除。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相对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有益于提升大家的生产积极性,故D符合材料。

答案 D

1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如图,大家从《转折亲历中国改革开放》一书中好了解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内发生的重大变化是①经济体制改革获得根本性突破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质的变化 ③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④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已经达成了民富国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

分析 本考试试题考查的要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收获。②不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没变;④错在达成了民富国强,中国目前只不过解决了温饱问题。

答案 D

12.19春,广东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他大胆地提源于己的建议:目前中央的权力过于集中,地方上感到事情非常难办。我请求中央允许在毗邻港澳边界的深圳、珠海与要紧的侨乡汕头各划出一块地方,搞贸易合作区。这个建议的背景是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刚刚拉开帷幕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正在启动

C.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D.中央开始推进企业自主管理

分析 解答此题的重点是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是在19拉开的,故选项A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20世纪代开始的,可排除选项B、D。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是在20世纪代,可排除选项C。

答案 A

2、非选择题

1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华,需要开放天津、宁波等地通商。乾隆皇帝严辞拒绝,并表示假如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定当立时驱逐出洋。

材料二 18世纪中期将来,广州是清政府对外贸易的唯一口岸。18上海开埠后,城市商业中心由城东南的南市渐渐转移到城北沿苏州河新闸一带的租界区域,全国对外贸易的中心渐渐转移,由广州转移到上海。18天津开埠后,城市经济中心由城东北沿河一带渐渐转移到城东南的租界区域,天津渐渐成为北方外贸中心。

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广州、上海、天津进步成近代大城市。

材料三

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英两国什么样的历史情况?

广州、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依据的是什么不平等条款?概括材料二反映的中国近代口岸城市进步的特点。

依据材料三,结合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说明新时期国内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常识,分别指出近代、当代中国经济进步与世界经济发展势头的关系。

分析 第问,从中、英双方对待国外贸易的态度中剖析。第、问,依据所学常识和材料回答即可。第问,注意分清中国近代、现代经济的主体是什么,由此引出答案。

答案 英国工业革命已开始,需要开辟国外市场;中国处于封建社会末期,闭关锁国。

《南京条款》。开埠通商引起全海外贸中心的转移,设立租界引起有关城市商业或经济中心的转移。

渐渐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中国大陆如此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近代世界工业资本主义经济飞速进步,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被迫开放,卷入世界市场;当代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中国逐步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动开放,融入世界经济。

14.人的名字不只携携带每个家庭的盛衰信息,而且携携带社会进步过程中一系列信息。名字文化成为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要紧的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说文》:名,自命也,从口夕,夕者冥也,冥不相见,故以口自名。

材料二 上世纪代,中国不少人用斯、基、娜、娅、莎等俄文音译字为孩子取名字儿;李解放、王建国、张抗美、孟跃进等名字也是那一年代的代表。上世纪代的陈坚强、齐移山、杨文革、周卫红,代的文爱武、徐拥军、房永红、高改革等等,都是一些经典名字。

《历代名字趣谈》

材料三 当第一批中国白领把取英文名能弱化论资排辈的理念付诸实践时,为这类外企、私企打扫卫生的阿姨都被叫做了Mary。在毕业生到外企去求职时,他们总忘不了在介绍里取上一个受青睐的英文名,譬如Amanda、Sarah、Nicole等。

武汉有一对小夫妻为追求个性,给新生宝宝起名为赵.com,意思是赵康。

罗满元《名字自由宣言》

材料一中反映人取名字是什么原因什么?有什么用途?

材料二上世纪代可以反映出国内什么样的外交方针?结合所学常识及材料中的名字概述国内当时的经济建设状况怎么样?

材料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名字反映出国内经济建设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对国内经济建设产生了什么影响?将来国内经济建设又有什么样的新进步?

材料三中名字变化是什么原因有什么?

分析 第问,注意题干材料的研读,人口稀有,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只是辨别形体和声音已经足够。但假如在夜晚相遇,双方看不了解,就需要以口自名,说出一个符号作为个人标记,由此而产生了人名。第问,结合20世纪代国内参加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回答中国的外交方针,结合一五计划等常识回答经济建设。

第问,分别结合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回答国内的经济建设状况;新进步直接回答市场经济体制即可。第问,要联系经济全球化和当代科技进步对大家的观念的影响来回答。

答案 缘由:区别身份、进行交流。用途:作为个人标记。

外交方针:一边倒。

经济建设:王建国反映的是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孟跃进反映的是19开始的大跃进。

60到代:左倾错误思想扩展到经济范围,致使了国内国民经济的劫难;代后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行改革开放,很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推进了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新进步: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全球化、信息化、互联网化的进步;大家观念的改变等。

高考考试第一轮复习备考专题已经新鲜出炉了,专题包括高考考试各科第一轮重点复习知识点、复习办法、复习计划、复习考试试题,大伙来一块看看吧~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